“国家白白培养了他5年。”2018年,武警济南支队入职了一个月的大学生,还立下了一等功,然而在拿到他拿到的奖章的时候,他的母亲却泣不成声。2018年9月12日凌晨4时,天还没亮,薄雾笼罩着G3京台高速附近的公路。武警山东总队第三季度“魔鬼周”训练正在进行,队伍在昏暗中行军,每个战士身上都挂着荧光标识带,脚步沉重却坚定。王成龙走在纵队末尾,178厘米的个子在队伍中不算显眼,但他的眼神却始终警惕地扫视着四周。初秋的凌晨,气温只有15度,作训服上沾满了露水,冰凉刺骨,可他没有半句抱怨。突然,一道刺眼的车灯从远处射来,伴随着重型货车引擎的轰鸣声,越来越近。经验告诉王成龙,这辆车不对劲——角度偏了,速度太快!来不及多想,他猛地转头,大吼三声“散开!散开!散开!”声音撕裂了夜空。就在队伍混乱散开的一瞬,他看到身旁战友曲鸿健还没反应过来,身体仍暴露在车头撞击的范围里。电光火石间,王成龙一个箭步冲过去,用尽全身力气将曲鸿健横推出去,自己却完全来不及躲闪。“砰!”一声巨响,严重超载的东风牌重型自卸货车狠狠撞上了王成龙。他的身体被卷入车底,拖行了6.5米,作战靴脱落在血泊中,骨盆粉碎性骨折,内脏破裂……当战友们冲上来时,他已经没有了呼吸。那一刻,时间仿佛静止,薄雾中只剩下战友们的哭喊声和远处货车刺耳的刹车余音。王成龙的牺牲,不是偶然,而是他性格的必然。倒叙回2013年,他刚进入武警工程大学时,还是个跑3公里都不及格的“菜鸟”。那时候,教官训话时直言:“你这样的体能,怎么当特战队员?”这话刺痛了他。每天凌晨,当宿舍的战友还在熟睡,他已经穿上运动鞋,在操场上挥汗如雨,跑步、俯卧撑、负重训练,硬是比别人多练一个小时。结业时,他的3公里成绩达到了11分30秒,远超优秀线12分。战友们都叫他“拼命三郎”,可他只是笑笑:“我不拼命,怎么对得起这身军装?”不仅对自己狠,王成龙对战友更是没话说。2017年新疆集训期间,一个战友因心理波动影响了训练成绩,评功评奖时可能要被淘汰。王成龙主动找到教官,把自己的三等功名额让了出来。他说:“他比我更需要这个机会。”那次集训,他冻得双手发紫,却依旧站夜岗到天亮。战友们后来回忆:“成龙就是这样,永远把集体放在第一位。”王成龙的家国情怀,离不开家乡沂蒙山的熏陶。他出生在山东临沂莒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,父亲王文全是个老兵,常给他讲渊子崖抗日保卫战的故事。幼年的王成龙能一字不差地复述村民用农具抵御日寇的细节,眼神里满是崇拜。他说:“长大了我也要当兵,保家卫国!”2018年赴济南报到前夜,母亲王玉兰蒸了一大包沂蒙特色“高桩馒头”,塞满他的行囊,叮嘱道:“常回来啊,孩子。”王成龙没说话,只是立正,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。那一刻,母亲眼眶湿了,却没料到,这竟是永别。牺牲后,王成龙的灵车返回临沂,途经济青高速时,莒南县群众自发聚集在37个路口献花,许多老兵身穿60式旧军装,立正送行。灵车经过时,有人哭喊:“孩子,回家了!”那一幕,刺痛了无数人的心。他的军官证皮套上,印着“献身使命”的誓言,内页照片却被血渍渗透。他的军校笔记本扉页,用钢笔写着:“特战无坦途,笃行向硝烟。”这些遗物,无声诉说着他的信念。王成龙走了,但他的精神却延续在战友身上。被他救下的曲鸿健,如今是济南支队的作训参谋,办公室里挂着他和王成龙的合照,文件柜顶层永久放着半盒高桩馒头。他说:“成龙救了我,我要活出他的样子。”每年9月12日,牺牲地“英雄推离处”的警示牌旁,过往军车都会鸣笛三声,向英雄致敬。追授一等功的仪式上,王成龙的母亲王玉兰紧握着红绸包裹的勋章,颤抖着痛哭,父亲王文全用旧军装袖口反复擦拭勋章盒,嘴里喃喃:“孩子,你没丢人……”他们将王成龙首月工资6720元全额缴纳为特殊党费,那张汇款单据,如今展示在临沂革命烈士纪念馆,感动着每一位参观者。“国家白白培养了他5年?”面对这样的质疑,我想说,王成龙用23年的短暂生命,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使命。他不是“白白”牺牲,而是用鲜血和忠诚,书写了永恒的军魂。从军校的“拼命三郎”,到“魔鬼周”训练中的最后一声“散开”,他用行动告诉我们:国家的培养,换来的是一个英雄的诞生。他的牺牲,换来了战友的生命,也点燃了无数人内心的家国情怀。主要信源:(央广网——烈士王成龙:二十三岁,四座城,一辈子)